來源:國際干細胞研究
據《Medicine》報道,華西醫(yī)院使用間充質干細胞,治療了一例經傳統(tǒng)治療無效,伴復發(fā)性腿部潰瘍的白塞病患者。這也是繼糖尿病足后,干細胞療法在下肢潰瘍中取得的又一亮眼成績。
何謂下肢靜脈潰瘍?
下肢慢性潰瘍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是下肢靜脈性潰瘍(venous leg ulcer,VLU),約占80%。
下肢靜脈性潰瘍(venous leg ulcer,VLU)是指發(fā)生于腿部或足部的開放性皮膚病損。病變局部皮膚可見糜爛、缺損,常伴有膿液或痂皮,愈合后可能會遺留瘢痕。而且潰瘍傷口容易反復發(fā)作、遷延不愈,在增加感染風險的同時,也會加劇患者的痛苦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,同時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看護壓力。
VLU的發(fā)生原因主要是多種因素(如靜脈瓣膜功能不全、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等)導致的小腿靜脈血液瘀滯,進而引起靜脈高壓,從而致病。此外,高齡(年齡>55歲)、創(chuàng)傷、過度肥胖、久坐缺乏運動、下肢骨關節(jié)疾病等,也可能增加發(fā)病風險。
干細胞治療下肢潰瘍的亮眼成績
白塞病合并復發(fā)性腿部潰瘍,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,潰瘍緩解且患腿功能恢復正常
白塞?。˙D)是一種全身性,血管炎癥性疾病,以口腔和生殖器黏膜潰瘍、葡萄膜炎、視網膜血管炎、皮膚病變等為特征。對于伴有復雜的破壞性腿部潰瘍的BD患者,臨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該例患者為55歲女性,患病8年,目前主要癥狀是全身結節(jié)性紅斑樣丘疹性膿皰病損、復發(fā)性口腔和生殖器潰瘍、復發(fā)性腿部潰瘍,同時伴有走路困難。既往接受過常規(guī)免疫抑制療法、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(依那西普、阿達木單抗),未見明顯效果。此次給予間充質干細胞(MSC)聯(lián)合低劑量免疫抑制(潑尼松+沙利度胺)治療。
隨訪顯示,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個月后,患者右腿潰瘍明顯改善,左腿潰瘍完全愈合。治療3個月后,白塞病癥狀(口腔及生殖器潰瘍、丘疹性膿皰病損)明顯改善。在長達34個月的隨訪期內,潰瘍病變仍處于緩解狀態(tài),患腿功能正常,且未見明顯副作用。
上述結果顯示,對于伴有腿部潰瘍的難治性耐藥的白塞病患者,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。
糖尿病足潰瘍經SVF細胞治療后,潰瘍閉合率超75%
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誘發(fā)的微動脈血管疾病和周圍神經病變的結果,可累及皮膚、血管、神經、肌腱、骨骼等,其病情容易反復發(fā)作,且常合并感染,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題。而近年來,干細胞及其衍生物在糖尿病足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,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。
《干細胞轉化醫(yī)學》刊載了一篇關于“自體脂肪來源的基質血管成分(SVF)細胞,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I期臨床研究”。該研究選取63例患有慢性糖尿病足潰瘍(潰瘍面直徑>3cm)的二型糖尿病患者。治療開始后,將SVF細胞通過局部注射的方式,注射到潰瘍床及其周圍。
經過后續(xù)隨訪,治療6個月時,51名患者的糖尿病足潰瘍閉合率為100%,8名受試者的閉合率≥75%。治療12個月時,50名受試者的潰瘍治愈率為100%,4名受試者的治愈率≥85%。11名受試者的多普勒研究顯示,33支動脈中有33支的收縮期峰值速度和搏動指數增加,與遠端動脈流出量增加一致。
結果顯示,SVF可用于治療慢性糖尿病足潰瘍,具有傷口愈合、血管修復及生成的證據。不過目前在亞洲范圍內,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應用較多的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、日本自體脂肪干細胞等。
干細胞為何能治療腿部靜脈潰瘍創(chuàng)面?
皮膚創(chuàng)面愈合是一個持續(xù)且復雜的過程,對維持皮膚的屏障功能至關重要,通常包括炎癥、細胞增殖和遷移、組織重塑三個階段。近年研究發(fā)現,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細胞,可通過作用于傷口愈合的多個方面,加速創(chuàng)面愈合,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:
1、促進血管生成
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為傷口愈合提供營養(yǎng),豐富的血管網對吸收壞死物質、減輕傷口局部感染有重要的作用。
研究顯示,自體脂肪干細胞可通過分泌多種與血管生成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,如IL-6(白細胞介素-6)、VEGF(血管內皮生長因子)、TGFβ(轉化生長因子-β),從而有助于新血管形成,促進傷口愈合。
2、促進上皮形成
上皮化是傷口愈合的重要標志,只有傷口完全上皮化才能防止水分流失,抵抗病原感染。但腿部靜脈潰瘍患者往往因感染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),而導致傷口延遲愈合。
研究顯示,經干細胞治療后,傷口組織中的纖連蛋白表達增加,真皮和表皮細胞增殖增強,從而促進傷口上皮形成,最終有助于潰瘍面的愈合。
3、調節(jié)細胞外基質(ECM)合成
ECM在傷口愈合中起“骨骼”作用,在傷口修復過程中,由I型膠原組成的ECM,形成暫時封閉傷口的疤痕,以加速疤痕的形成、縮短傷口愈合的時間。
研究顯示,日本自體脂肪干細胞可以調節(jié)ECM的重塑過程,在治療過程中,此類干細胞通過上調Ⅲ型膠原與Ⅰ型膠原的比例,加速創(chuàng)傷修復過程中ECM的重塑,從而促進潰瘍面愈合。
4、調節(jié)巨噬細胞
如果傷口始終處于炎癥反應階段,則難以愈合,而巨噬細胞在炎癥反應中可以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研究顯示,干細胞可以通過分泌各種細胞因子,如TNF、IL-10的分泌,從而調節(jié)巨噬細胞的聚集、數量和類型,最終調節(jié)巨噬細胞,促進傷口愈合。
5、調節(jié)細胞免疫
在炎癥期后,免疫反應在沒有負反饋的情況下逐漸減弱,導致免疫細胞的持續(xù)異常存在,從而影響組織愈合的速度。
研究顯示,干細胞可以通過直接的細胞接觸和分泌細胞因子,來降低炎癥反應,調節(jié)細胞免疫,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。
小編寄語
下肢靜脈潰瘍的治療難度較高,與既往的手術、藥物、創(chuàng)面局部治療、加壓治療等傳統(tǒng)方法相比,干細胞療法具有獨特的優(yōu)勢,有助于加速創(chuàng)面的愈合、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。目前在美國clinical trials注冊的MSCs下肢難愈性創(chuàng)面的臨床試驗有50余項,其中涉及靜脈潰瘍(3項)、糖尿病足(23項)等。小編也希望隨著干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,未來能打破傳統(tǒng)的治療模式,為復發(fā)或難治性患者帶來新的希望!